时间:2022-07-22 阅读:147798 来源:中央数字电视《法制与经济》栏目 新闻采编中心
中国中央数字电视《法制与经济》栏目山东讯(王海涛 刘娟 供稿:黄瑞平)格桑花开新时代,闽藏情谊万里连。近日,集美大学“闽藏青情”民族团结实践队在西藏林芝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对援藏博物馆、林芝城市规划馆、鲁朗知青点等地的深入探访学习以及对优秀援藏工作者的采访,沉浸式了解学习全国各省市对西藏地区的援助帮扶,体悟民族发展成就,铭记并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让民族团结之花绽开在雪域高原。
用责任书写援藏历史,用忠诚铸就民族团结丰碑。实践队成员走进全国援藏博物馆,了解全国援藏帮扶成果和感人事迹,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援藏精神。实践队还重点关注了福建省的援藏成就,学习了解福建省连续26年精细挑选派出九批次近千名援藏干部人才先后进藏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树立“福建援藏”品牌光辉形象的援藏故事。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援藏博物馆 图/刘天蕖
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林芝市城市规划馆,实践队成员调研了解了林芝城市建设历程和未来规划,感受了林芝地区在福建省、广东省的接力援建下在科教文卫等各方面事业取得的长足的发展和勃勃生机;在鲁朗创客空间,实践队成员走进园区体验中心,实地感受各民族青年齐聚一堂,共同创业发展、建设美丽西藏的良好氛围。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林芝市城市规划馆合照 图/康忆
少数民族地区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援藏工作者。在鲁朗知青点,实践队成员参观了当时知青的住所、伙房、办公室以及当时进行农畜生产的田地、牛棚、马厩等劳动场所,简陋的环境和条件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当年知青们生活的艰辛,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团结之情。
图为实践队成员前往鲁朗知青点开展研学 图/刘天蕖
如今的援藏志愿者在知青手上接过发展西藏的接力棒,他们将汗水洒在了雪域高原,书写着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故事。
在鲁朗知青点为实践队讲解的黄珊正是援藏青年的一员,她是去年4月通过广东省的“游性援藏”来藏进行半年的援藏工作,服务期满后选择留藏工作,她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了不久前接待当年的25位鲁朗知青的感受,并感慨道:“如果说是什么原因让我留下,我想应该是使命感和西藏人民给予我的归属感吧。”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援藏工作者黄珊座谈 图/刘天蕖
在林芝市团委,实践队队员与团市委希望工程办主任仁青曲卓进行了座谈。她向实践队员讲述了自己远离家乡,远赴阿里地区服务近十年的经历。“虽然阿里的环境恶劣,但是我的内心是火热的,一想到可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内心就仿佛有一团火,我想用学到的东西回馈给这个社会,去力所能及帮助有需要的人。”当实践队队员问起仁青曲卓主任远赴阿里的原因,仁青曲卓感慨地说到。实践队还采访了我校校友黄进茂,他于2015年响应“西部计划”号召来藏志愿服务,在服务期满后选择继续留藏工作,他感慨道:“在乡里、村里的工作经验、经历,是最难忘的,在基层做的工作能让你实实在在看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变。”他向队员们表露了在援藏过程中内心的变化,正是这个心境内化为使命和担当,留住了他的心。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林芝市团市委座谈 图/康忆
推行“五共五固”,共固神圣国门。实践队深入边际小康村和“五共五固”军地共建示范村—琼林村,这里生活着珞巴族、门巴族、汉族、藏族四个民族,村民们自发地与当地军警一起巡疆,珞巴人民整村抵进一线。在这里,实践队拜访了村民格桑一家,并采访了驻村第一书记杨杰雯,他为队员们讲述了自己的援藏故事,鼓励队员们积极投身于守卫祖国边疆、民族团结的事业之中。当队员们问起杨书记在这几年工作中是否想过离开时,他坚定地摇了摇头:“这份工作让我有一种独特的成就感,村民们的笑脸让我感受到在这里工作的意义,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与骄傲。”实践队队员还随杨书记共同参观了琼林红色小牧屋,深刻感受了琼林村各族同胞共守祖国边疆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红色小牧屋正是民族团结、共卫祖国山河的真实写照。
图为实践队成员前往红色小牧屋的合影 图/康忆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红色小牧屋右一为琼林村第一书记杨杰雯 图/刘天蕖
图为实践队成员来到格桑家进行座谈 图/刘天蕖
从一项项喜人的成就,到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精神在实践队成员心中不断深入扎根。队员们都表示要发扬好民族团结精神,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编审:邵乙讯 王静